-
防坠落装置全解析:种类、安装要求及工作原理
防坠落装置全解析:种类、安装要求及工作原理 防坠落装置的种类、安装导则及工作原理,涵盖刚性导轨和柔性导轨的优缺点,帮助您了解如何选择和使用防坠落装置,确保高空作业安全。 防坠落装置,刚性导轨,柔性导轨,高空作业安全,防坠器,转向器,安装要求 一 前言 顾名思义,防坠落装置就是一种防止登塔人员高空坠落的装置。它保护的对象是杆塔建成后的登塔运检人员。 二 安装导则 为保障高空作业人员人身安全,近年电网公司对防坠落设备的配置均提出了明确要求: 国网要求: 钢管杆塔、30 米及以上杆塔(全高)和220 …
-
国家电网一季度电网投资创历史新高 特高压建设与设备更新改造加速推进
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“积极扩大有效投资”“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,推动‘十四五’规划重大工程顺利收官”。一季度,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,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,加快电网投资建设,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,推动各级电网协调发展。截至3月底,电网投资同比增长27.7%,创一季度历史新高,实现“开门红”,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、确保“十四五”圆满收官夯实基础。 3月23日,陇东—山东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直流系统带电调试正式启动,涉及试验项目759项。这是全国首个双极高、低端直流系…
-
智能高频电流技术:精准监测电缆局放,守护电力安全
电力电缆是电力系统的“血管”,局部放电是其绝缘性能下降的早期信号,若不及时处理,可能引发严重事故。华网科技的高频电流(HFCT)监测技术可以为电缆安全提供有效保障。 一、HFCT监测原理 HFCT通过高频电流传感器检测电缆接地线或屏蔽层中的放电脉冲信号,将微弱的高频电流转化为可测电信号,为分析提供数据支持。 二、HFCT监测方式 HFCT具有高灵敏度、宽频带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,可非接触式安装,无需中断设备运行,便于携带和检测,大幅提升效率。 三、监测系统构成 系统由HFCT传感器、数据采集单元…
-
避雷器表计在线监测系统优势分析
一、避雷器表计在线监测的优势 1:实时性强通过对避雷器关键参数的实时采集与分析,系统可提前预警潜在故障,有效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率,提升系统运行的安全性。 2:提升系统可靠性在线监测系统可全面掌控避雷器的运行状态,确保其在电力系统中始终处于良好工况,为整个电网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。 3:支持预防性维护实时掌握避雷器性能变化趋势,有助于运维人员根据数据制定科学的维护计划,避免盲目检修,提升运维效率与经济性。 二、在线监测系统的组成部分 1:传感器模块 负责采集避雷器的关键运行参数,如泄漏电流、电压…
-
提高局放在线监测准确性:传感器选择与技术优化
为了提高局放在线监测的准确性,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 选用高性能设备:选择高灵敏度、宽频带响应和强抗干扰能力的监测设备。珠海华网科技的特高频局放传感器和超声波局放传感器,凭借其优异的性能,可以精准捕捉局部放电信号。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,确保其精度。 优化监测点布置:根据电气设备的结构特点合理选择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,最大限度地覆盖可能发生局部放电的区域,确保及时发现异常。 结合多种监测技术:结合珠海华网科技的特高频和超声波局放传感器,以及其他监测手段,如超声波法、特高频法等,互为补充,相互验证,提…
-
IED在线监测是什么?
简介: IED(智能电子设备,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)在线监测单元是一种用于电力系统中实时监测、控制和保护电力设备的智能化装置。IED广泛应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、配电自动化系统等领域,能够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在线监测、故障诊断、数据记录和远程控制等功能。 主要功能: 主要组成: 优势: 1. 高集成度:集监测、保护、控制、通信等功能于一体,减少设备数量和占地面积。 2. 高可靠性:采用先进的硬件和软件技术,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。 3. 灵活性: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和定制…
-
局放在线传感器(三合一)的应用案例
典型应用场景展示 三合一局放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、农业温室、博物馆、电力和图书馆等需要环境监测的场所,提供实时数据支持。 成功案例分析 在某智能农业项目中,三合一传感器被用于监测温室内的温度、湿度和光照,有效提高了作物产量和品质。 客户反馈与效益评估 客户反馈显示,三合一传感器的使用大大简化了环境监测流程,降低了运营成本,并提高了数据管理的效率。
-
局放传感器在电力、石化、铁路等行业的应用与经济效益
传感器(三合一)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除了电力行业,三合一局放传感器在石化、铁路、航空航天等多个行业也有着广泛的应用。在石化行业,传感器主要用于监测储罐、管道和其他关键设备的完整性,能够实时检测气体泄漏、温度异常或结构性损伤,从而提高了安全性并减少了潜在的环境危害。在铁路行业,三合一局放传感器用于监控轨道电路和信号设备的健康状况,及时识别系统故障,确保铁路交通的安全与稳定运行。在航空航天领域,这些传感器则用于监测飞行器的关键部件,如发动机和电气系统,确保飞行安全并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。 经济效益 三合…
-
局放传感器监测原理和技术特点(三合一)
监测原理与核心技术 三合一局放传感器融合了超声波、地电波以及环境温湿度监测技术,实现对局部放电(PD)的全面捕捉与精准诊断。其核心原理基于局部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声波、电磁波及环境参数变化,并通过高灵敏度传感器进行早期检测、实时监控与精准定位,从而有效提升电力设备的运行安全性。 实际应用与成功案例 在电力系统中,三合一局放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变压器、高压电缆、开关柜等关键设备的健康监测。通过实时监测局放活动,可有效预警绝缘劣化及其他潜在风险,防止设备故障和电网事故。例如,某电力公司在日常巡检中,利用该传…
-
中国配电自动化发展历程回顾(1980s至今)
1. 起步阶段(1980s-1990s) 技术引入:改革开放后,中国开始从国外引进配电自动化技术(如SCADA系统),并在上海、北京等大城市进行试点应用。 初步应用:以故障检测和远程遥控操作为主,整体自动化水平较低,应用范围有限。 政策背景:原电力部制定“电力系统自动化”发展规划,推动国内配网自动化试点建设。 2. 探索阶段(2000-2010年) 标准化建设:国家电网公司发布《配电自动化规划设计导则》,规范技术发展方向。 区域试点扩展:东部沿海城市(如深圳、杭州)建立区域性配电自动化系统,成功…
-
中国配电自动化30年:智能电网的崛起与未来展望
2025年,中国配电自动化技术迈入工程化实践的第30个年头。自1995年首个配电自动化试点项目落地以来,中国电网经历了从手工巡检到智能自愈的跨越式发展,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、从局部试点到全域覆盖的转变。这场深刻的技术变革,不仅优化了供电可靠性,也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、助力“双碳”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。 第一阶段:从人工巡检到智能调度(1995-2015年) 1.1 1995年:数字化探索的萌芽 1990年代,中国配电网络仍处于“人工操作+电话调度”阶段,故障查找往往需要数小时。1995年,沈阳…
-
华网智能监测云平台:智慧变电站的可视化安全管控解决方案
智慧变电站通过先进传感技术,全面采集设备状态、安消防、环境等数据,实现信息互联共享和人机友好交互。它采用智能化电气测量系统,如光电/电子式互感器,实现电气量数据采集的智能化,打破传统变电站功能单一、信息不共享的困局,提升运检效率。 系统结构紧凑,数字化电气量监测系统体积小、重量轻,易于集成。变电站设备实现广泛在线监测,设备检修策略从“定期检修”转变为“状态检修”,提高系统可用性。 华网智能监测云平台利用三维建模,还原变电站内设备、环境等信息,实现虚拟服务现实、模拟仿真决策和精细化管理,提升变电站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