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定义与核心目的

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是指在设备运行状态下,采用便携式仪器对设备状态量进行的现场检测,包括局部放电、温度、气体成分等参数的实时测量,以及油样或气样的取样分析。其核心目的是:
- 及时发现隐患:通过短时间、高灵敏度的检测,捕捉设备运行中的异常信号(如局部放电、过热、绝缘劣化等),识别潜伏性故障。
- 预防事故:避免因设备缺陷导致的停电或安全事故,保障电网连续供电能力。
- 优化维护策略:为状态检修提供数据支撑,减少不必要的停电试验,提升运维效率。
- 经济性优势:相较于在线监测系统,带电检测具有投资小、灵活性高的特点,适合大规模推广。
珠海华网科技带电检测领域拥有完整产品链,涵盖局部放电检测、红外测温、SF₆气体检测等多个模块,广泛应用于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估和预警诊断中。
二、常用检测方法及技术原理
1. 局部放电检测技术
- 特高频法(UHF):抗干扰能力强,适用于GIS、变压器等封闭设备的内部放电定位。
- 超声波法、高频电流法(HFCT)、暂态地电压法(TEV)等多种手段互为补充,实现多维度放电识别。华网科技多功能局部放电检测仪集成了上述先进检测技术,能够全面覆盖各类电力设备的带电检测需求,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。

2. 热成像与声学检测
- 红外热成像:快速识别发热点,适用于高压接头、变电柜等场景。
- 声学成像:检测设备内部局部放电,进行可视化定位。适用于开关设备与输电线路等。

3. 化学与气体分析
油中溶解气体分析(DGA)、SF₆气体检测:判断设备内部是否存在高能放电或密封问题。
4. 振动与声学检测、频域介电谱、X射线成像
用于识别绕组变形和机械松动、绝缘劣化、设备的内部结构缺陷等深层故障。
三、典型应用场景与设备覆盖
设备类型 | 适用检测技术 | 检测目标 |
变压器 | 油色谱分析、红外热像、HFCT、振动检测 | 绕组变形、局放、绝缘劣化 |
GIS设备 | UHF检测、SF₆分析、超声波、X射线 | 内部放电、接触不良 |
开关柜 | AA、TEV法、红外热像 | 放电、触头过热 |
输电电缆 | HFCT、震荡波法、光纤测温 | 接头故障、绝缘老化 |
避雷器 | 红外热像、泄漏电流检测 | 阀片老化、受潮失效 |
绝缘子 | 紫外成像、红外、谐波电场 | 污闪、裂纹等表面缺陷 |
四、行业标准与规范体系
- DL/T 2277-2021、GB/T 2900.50-2008 等国家标准提供术语和性能要求指导;
- Q/GDW 11304 系列、南方电网新技术目录 为企业选型和评估提供标准依据;
- 多地实施细则支持带电检测在运维中的常态化应用。
五、典型案例与实际成效
1.GIS设备放电定位
- 案例:某220kV变电站GIS特高频检测发现异常信号,结合超声波法定位为高压侧进线筒内悬浮放电,解体后确认屏蔽罩松动。
- 效果:避免因放电持续发展导致的绝缘击穿,减少直接经济损失超数百万元。

2.热成像与声学检测
- 案例:热成像声学检测显示某变电站变压器高压侧套管局部温度异常升高(达78°C),同时声学检测捕捉到内部特高频放电信号。
- 效果:避免套管击穿引发的短路故障,确保供电可靠性。

3.开关柜局放检测
- 案例:黑龙江某220kV变电站10kV高压开关柜进行特高频、超声波以及暂态地电压局放带电检测,发现10kV某线开关间隔电缆仓后侧通风口处存在常超声波局放信号。
- 效果:停电检查时发现,发现电缆仓内电缆接线排与伞裙距离过近引起局部放电。及时整改消除隐患,有效预防了设备故障及潜在经济损失。

六、技术挑战与发展趋势
当前挑战:
- 多信号融合困难
- 干扰识别门槛高
- 缺乏标准化的风险评级模型
发展趋势:
- 智能化升级:AI辅助判断缺陷类型和发展趋势;
- 非接触检测:激光、太赫兹、LIBS等新技术快速发展;
- 物联网集成:云平台+边缘设备的混合架构成为主流。
七、总结
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,正逐步从辅助工具变为核心保障系统。在“状态检修”和“主动运维”成为行业共识的今天,以局部放电检测为代表的技术手段正引领电网设备维护进入可视、可管、可预测的新时代。
作为行业解决方案提供者,华网科技将持续深耕检测核心技术,携手电网企业共建更加可靠、安全、智慧的能源系统。